English

挑灯夜读说“文史”

1999-01-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严 优 我有话说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种刊物来说,17岁都是一个稍嫌稚嫩的年龄。不过,17岁的人是自个儿在那里辛辛苦苦地生长,17岁的《文史知识》却是由一大堆饱学而勤勉的成年人商量着一起使劲往上长,其成长的速度和效果,比起前者来自然是可观得多了。

就像她自己从面世以来就一直标举的那样,《文史知识》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大专家们胸中自有丘壑在,运思深入,落笔浅出,其资料与结论都容易让晚辈后学们信服;小文章则轻灵跳脱,时不时打一打各学科交界处的擦边球,文不甚深,意甚不俗,使一般爱好文史的非专业人士也敢来读并且有兴趣一直读完。

《文史知识》的栏目设置颇具匠心。近来,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刊物拓展了标题词“文”与“史”的概念外延,将所刊文章的覆盖面从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历史扩大为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相应,刊物增设了“民俗志”、“戏曲苑”等栏目,让我们于领略文人骚客的爱恨情愁和帝王将相的谋略机心之余,还看到了贩夫走卒的观念世界和虚拟人生中的游戏规则。除此之外,我个人比较喜欢“大师录”、“治学手记”、“名著名家谈”等栏目。

说到《文史知识》的美中不足。首先,既然准备介绍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选题范围似乎应该放得更开些。就历史而言,如果将经贸史、建筑史、音乐史、水利史等方面的话题有意识地引入到刊物中来,改变政治史、文学史长期独霸论坛的局面,不是很好吗?第二点美中不足,就像吴小如先生所提到的那样,《文史知识》有时不免“深一脚浅一脚”:心中虽然是想着向后学搞科普、给专家开思路,行起文来却偶尔不免又往艰深里去了。《文史知识》的意旨应该要在高低深浅宽窄精博之间搞平衡。

总而言之,《文史知识》好比铁路部门新近开发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专列”一般,早一天搭上,您就早一天看到古中国的好风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